陈朱夏的手指甲差点扣入肉中,陈朱夏猜想,肯定是倭人的话太过无耻,王可才气成这样。
众人还没来得及沟通,就见王可猛地从石头后面起身,跑到明处,还装着在提裤子的样子。
那几个日本人的脚步微微顿了一下就朝王珂走来。
那个领头的人用生硬的中国话说道:“小姐,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王可故作难为情地说:“我在这里方便。”王可一边说话,一边挥着手,示意他们四个上前动手。
其他几个发出了低沉的笑声,听在耳中极不舒服,王可用不太熟练的日语和他们几个沟通着,说到中间她猛地提高嗓门:“王八牙路,草你们的天皇一家!”话音未落,她刷的拔出刀猛冲上去。
陈朱夏等人也迅速猛扑上去,对着其中倭人狂砍一气。倭人仅仅愣怔了一会儿,便反应过来,他们叽里呱啦的狂叫着,两帮人混战在一起。
这些人显然也是经验丰富,战斗力不弱,而且人手比他们还多。还在元定方身体特殊一一敌五没关系,高强和顾工也是战斗力不弱,陈朱夏和王可更是战斗力高涨,正当两帮人打得难解难分时,邓云和明记等人也提着武器冲了出来,地方的女人并没有出来帮忙。
战斗持续了一个小时,地方全部撂倒砍死,王可和邓云明记负轻伤,陈朱夏由于元定方护着只是受了点皮外轻伤。
大家又乘胜赶到倭人的帐篷,里面只剩下了三个女人,这几个女人一见到众人气势汹汹的进来,一点反抗也没有,顺从地往地上一跪,柔声柔气地说了几句日语,一副任凭发落的样子,王可用日语向三个女人问话。问完,她简单的翻译道:“知道这些人晚上出来干什么吗?来杀我们!”
明记又看了看地上身形单薄、态度恭顺的女人,不由得同情心大起:“这几个女人要不就留下来吧,以后肯定是男多女少,对咱们中国男同胞也好,你们说是不是?”高强和顾工似乎也有所顾虑,他们三人一起转头看着陈朱夏和元定方邓云三人。
其他人还没接话,陈朱夏率先说道:“你们很缺女人是吗?为了国家和民族,我不介意实行一妻多夫制,你们谁缺女人过来,我接收。这样,你们满意了吧?”
王可俏皮地接道:“我也不介意。”
明记和高强两人十分尴尬的清咳几声,低声说道:“我们也没有别的意思。”
“我反对。”元定方沉声答道。
“你反对什么?”陈朱夏以为他也想留下这三个女人,声音不由的拔高了许多,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我反对一妻多夫制。”元定方立即表态,低声答道。
王可用刀一指这些女人:“这三人就推到海里喂鱼吧。”
倭国女人从他们的对话也猜测出了什么,膝行几步爬到明记和高强面前,苦苦哀求,两人别过脸,不忍看。
“她们是无辜的吧。”明记虚弱的为她们辩解。
“无辜?谁知道留着她们会有什么祸患?”王可冷笑着说道。
陈朱夏冷声提醒明记:“想想南京的江水里漂浮了多少。”
王可和陈朱夏元定方三人把找来几根藤条把三人捆在一起,驱赶到海边,推她们入水。
三人挣扎了好一阵子便被大浪吞没。
做完这一切,其他人都疲惫的转身回去。
只有明记还站在海边怅然遥望。
第四十四章 女娲3号
回到屋里后,陈朱夏毫无睡意,她枕着双手躺着木板上,静等黎明的到来,元定方冲洗掉身上的血迹后也陪着她一起躺着。
“那个王可这几天很反常,我没想到她竟然比你还积极。”元定方随口说道。
“是很反常,不过也很正常,她来自南京,1937年整个家族被倭人杀光,只有她的曾祖父在上海读书才幸免于难。”陈朱夏心平气和的和他解释道。
“我理解。”元定方吁了口气答道。
“以后,其他人上岸时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不过,只要地方对我们没有恶意,对我们的国土没有觊觎之心,大家就和平共处呗,反正,人类已经所剩无几了。”
”嗯,视情况而定吧。“
元定方很自然地王陈朱夏身边挪了挪,两人相互依偎着进入梦乡,
以后的时间,他们过上了如鲁兵逊一样的生活,衣衫褴褛的奔波在高原上,每天绞尽脑汁改善生存和生活条件,跟野人无异,他们每天都花不少时间去寻找可吃的植物,用简陋的工具道浅海去捕足鱼虾。陈朱夏和王可邓云她们在劳动之余则用捡来的破布去缝制衣服和鞋子,四个人中,竟然是年纪最小的小云最擅长这个,她还教她们纳千层底做布鞋。
“云云,你真厉害。”王可笑着夸奖她。
“其实,我也没怎么做过,以前都是看妈妈做。”小云羞涩的笑笑,提到妈妈时,她的脸色又不由得黯淡下来。陈朱夏心里也不由得酸涩起来。王可隐约知道这些往事,连忙把话岔开,开玩笑道:“朱夏,你不给定方做双鞋吗?”
“等我熟练了再说吧。”王可为人性格开朗活泼,跟谁都喜欢开玩笑,是对立的开心果。她的暴戾,陈朱夏仅仅见识过一次,但邓云说,其实在他们逃亡的途中,王可不止一次爆发过。也许,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把,不同环境适用不同的性格。
陈朱夏压下心中的感伤,淡笑着反过来打趣王可:“你手上的那双是给谁的?明记?”小云听到她们提到明记,不由自主的抬起头,神情专注的看着三人,支着耳朵认真地听着。
王可轻轻嗤笑一声,用手捋捋头发,说道:“你怎么会把我跟他扯到一块儿?”
陈朱夏笑道:”我觉得你们俩像是小说中的欢喜冤家。“
”还欢喜冤家,对头倒是真的,“王可无谓的笑了笑,又正色道:”我们俩的三观不同,注定只能做损友。“
小云一听她这么说,顿时急切地辩解道:”明叔叔人很好,又博学又聪明,他懂得东西好多......“说道后来,她意犹未尽却又词穷,急的抓头挠腮。
王可拍拍她的脑袋笑道:”你明叔叔这种人比较能吸引天真懵懂的小姑娘,我们可不稀罕。以后,你得防着这种类型的人。“其他人都呵呵笑起来。小云似乎想到了什么不该想的,脸上绯红一片。她急忙低下头,窘迫的掩饰着,不过,其他人都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四人正说着话,下海捕鱼的男人已经回来了,今天的收获仍然不多,只有一篓小鱼小虾。
明记神情沮丧地像庄稼歉收的农民似的往地上一蹲闷声说道:”估计是因为这里是新海,所以鱼虾都没生成,唉......“
邓云连忙安慰道:”没关系的,世界上的大洋都是连在一起的,那些老海域的鱼迟早要游过来。“
王可放下手中的活计,抬头望着浩渺无际的大海说道:”你们说,咱们偌大的一个国家是不是应该有很多储备粮?“
元定方接道:”那是肯定要有,只是所藏的地点是国家机密,咱们无从得知。“
陈朱夏也被他们的话吸引了过来,问:”那新疆肯定也有粮仓吧?“
”按理说是有的。“
大家的目光中不由得又闪烁出了希望之光。
”也许,我们应该考虑一下去寻找这些秘密粮仓。“陈朱夏总结道。
”是啊!但是怎么找啊,完全没有头绪,我们总不能地毯式的挖地皮把。我们只有几个人,哪有精力去做这种事?“顾工性格比较务实,他提出这个现实的问题。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大家分出一部分精力找个试试呗。“
大家一边讨论着一边张罗晚饭,每人随意吃了几口,便回到了各自的房间休息。
临走时,王可眨巴着黑葡萄似的眼睛,调侃道:”现在娱乐太少,你们这些名花有主的都赶紧去造人吧。都注意些影响啊,屋子隔音效果不好。“说完,她一阵风似的溜走了。邓云气急败坏的低声笑骂着回房。陈朱夏淡定的看了其他人一眼,转身回去,倒是元定方的神情有些赧然。
陈朱夏回到茅屋里,点亮一支松明火把做灯,又开始认真的研究怎么纳鞋底。
元定方也好奇的凑上来,专注地观察着她手上的动作。
看了一会儿,他忍不住开口说道:”还是我来算了,我不怕扎。“陈朱夏摇摇头认真地说道:”功夫不怕有心人,我就不信我做不好。“她说话的当儿没注意,针扎在了手指上。嫣红的血珠从皮肤里面滚了出来,她嘶的一声放下鞋子,元定方捉过她的手,放在嘴里含着,湿软的舌轻轻吮吸着她的手指,一丝异样的触感象电流似的从之短流窜到全身,陈朱夏不由自主的微微颤栗一下,脑子有点发懵,她迅速把手指缩了回来。元定方微张着嘴,有点尴尬地笑笑,呐呐地解释道:”我以前见我妈扎了手也这样放嘴里吮一下,既然你不喜欢,我以后就不做了。“
陈朱夏低头端详着受伤的手指,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我以前没被别人吮过,觉得有些奇怪。“元定方听到这句话,心中的一小块石头放下了。脸上的神色也平和了许多,他看着她笑着,有点傻呼呼的感觉。
陈朱夏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她十分大度的把三根手指塞进元定方的嘴里,大方的说:”既然你喜欢咬手指,都给你。“
”唔,呃......“
元定方的嘴里被塞得满满的,没法说话。陈朱夏笑着缩回手,问道:”吃够了吧。“元定方努力平复一下呼吸,也不说话,他快速抢过她只拿了个开头的鞋底,对着火光端详一下,自言自语道:”不就是用针打洞嘛,有什么难的。“说完,他的手指笨拙的捏着针使劲扎了下去,结果,啪的一声,针断了。
陈朱夏白了他一眼,元定方自觉理亏,又傻呼呼地笑起来。
陈朱夏低头在针篓里翻找了一会儿,扔给他一根粗针:”继续练吧,我突然觉得我们的角色有必要调换一下。“
”啊.....“
”你有意见?“
”没、没有。不过呢——“
”你千万别告诉别人,这是我做的。“元定方提出了这个要求。
”..........“
大家在和原始的自然条件搏斗之余,时不时地会讨论一下,国家的储备粮到底藏在哪里?储量有多少,会不会放坏等等一系列问题。虽然,他们积极的行动者,但每次都是徒劳无功,大家仍然乐此不疲。寻找储备粮,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之一。
半个月后,高原上又迎来另外一拨幸存者,远远低望见海面有船只驶近,可王和高强照例先用望远镜查看一番。
”快看,是中国的,船上飘着五星红旗!“两人一起激动的高声喊道。众人神情激动的望着那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在以前,这面旗帜他们见过无数遍,但没有一次让他们这么激动。
大家站在岸边,望着船队。船上的人也在望着他们,对方比他们还要激动,他们拼命的挥舞着手。
第四十五章 前嫌尽弃
等到船靠岸时,双方一打照面,陈朱夏、元定方和对方都一起愣住了。
他们不是别人,领头的正是宋云海、李军、李君豪三人。
”你们竟然还活着!“陈朱夏挑挑眉毛声音平淡地说道。元定方只是看了几个人一眼,点点头没有说话。
”我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们。“宋云海神情复杂的答道,接着他习惯性的伸出右手,陈朱夏和元定方都没有去握,倒是明记挤上前来跟他握了一下。
明记和王可等人则是疑惑的打量着他们,陈朱夏简单介绍了一下,便不再说什么了。
船上的其他人和陆续踩着跳板下来。
很多人上岸后,都扑通一下瘫坐在地上,神情悲喜莫辨。体力稍好些人的则去四处寻水喝。这帮船员下来后,不是急着找吃的,而是要水喝,据说他们船上最缺的不是粮食而是淡水。
邓云和顾工带着他们来到茅屋后面的湖泊旁边,那些人像饮牛似的咕咚咚的痛饮着。
陈朱夏站在岸边打量着这艘传说中的女娲3号,巨大的船身,看上去结实无比。
宋云海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