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却在这时,宫外有皇太后打发的太监过来,风倾玉忙命唤进来。
那小太监请了安,细声细气地道:“皇后娘娘,太后说,和亲王福晋陪着今儿个和婉公主进宫来请安,因和婉公主身子不好,早起时又咳嗽了起来,天又刮风下雨,故此就不亲自到坤宁宫来请安了,请娘娘别怪罪和婉公主才好。”
和婉?
那是和亲王弘昼的女儿吧?乾隆和孝贤皇后的养女,十五年嫁给了蒙古巴林博尔济吉特氏德勒克,夫妻感情算不上好,二十五年死时,也没有一儿半女。
这也是个可怜的娃儿。
毕竟清朝公主的日子过得都不好,直到清朝后期才废了公主府的嬷嬷制度。
不过若是想叫弘昼将来站在永璂这边,那么就得从现在开始潜移默化地拉拢。
嗯,就从和婉开始吧。
“你且去吧,回禀太后,就说本宫一会儿过去,也见见和婉。”打发了太监回去,风倾玉想了想,也没穿什么特别华丽的朝服,只穿八团兰花淡绿旗袍,罩了一件斜襟绣着鸢尾的淡紫绸子坎肩儿,鸢尾深紫色,却是清淡婉约,又显得高贵闲适。
容嬷嬷一面催促观雨来给风倾玉收拾妆容,一面道:“还要备些东西么?”
“不用了,将早上做的川贝蜂蜜炖雪耳包好了带上,正好大家伙儿尝尝。”风倾玉吩咐了一声,听涛和闻雪立刻将依旧炖着的药膳放进食盒里,同时用棉被紧紧地裹着好保温,另外容嬷嬷也命人将几样新式点心放了两个食盒里,搭配着药膳吃。
“对了,容嬷嬷,前儿个叫三哥留意的那个孩子,已经去进寿安宫官学了吧?别忘记好生照顾着。”风倾玉随手笼着一串全由玉雕丁香花用红线穿起来的手串,说的那个孩子,自是比永璂还大两岁的钮钴禄氏善保,未来的天下第一大贪官和珅。
貌似但凡还珠同人文都少不了这个人物,让风倾玉有些汗颜。
好吧,其实她就是包子控,就是喜欢白白嫩嫩聪明可爱的包子和萝莉。
寿安宫官学,来自咸安宫官学,是乾隆十六年的时候官学从咸安宫挪到了寿安宫,是满洲官宦子弟上学的地方,习学满文、汉文等等,里面的教书先生大半都是翰林,用二十一世纪的话来说,就是一所专门培养国家高等人才的干部学院。
及至到了慈宁宫,皇太后正和裕太妃说话,晴儿站在一旁,那和亲王福晋则坐在一个年轻的少妇身边,满眼担忧地凝视着她,只那少妇虽然二十来岁年纪,容颜端丽,却沧桑盈目,瘦得有一种弱不禁风的态度,肌肤在草原的风吹日晒下泛着黑红色。
风倾玉看得也怜惜,多年轻的孩子啊。
朝皇太后行了礼,又向裕太妃问了好,等和亲王福晋和和婉对自己行完礼,方瞧着和婉柔声道:“和婉也有几年没进京了吧?怎么瘦得这么狠?是不是在草原上不习惯?”
“没什么,只是不习惯也要习惯的。”和婉自幼是跟着孝贤皇后长大的,本来和皇后交情也称不上好,皇后封后的时候她已经远嫁了蒙古,近日却听闻了皇后颇多手段,见了皇后如此清丽端庄,不由得暗暗称奇,更对她浑身晶莹如玉的肌肤有一种自惭形秽。
皇太后呵呵一笑,指着皇后对和婉道:“和婉,别和你皇额娘客气,多跟她亲近亲近讨些好东西,你皇额娘近日可长了本事,叫她好好为你调养身子,瞧瞧你三哥就知道了,那么瘦的一个孩子,愣是叫你皇额娘养得健健康康,身上的肉也长了好些。”
和婉羞涩一笑,不吱声了,连裕太妃和和亲王福晋也笑了。
风倾玉手帕子一挥,笑道:“我就知道皇额娘惦记着我那点子玩意呢!得了,谁叫我是做额娘的呢?不疼孩子还疼谁去?和婉,你就跟着皇额娘吃吧!”
回头叫人将药膳和点心拿来,一一呈上,笑道:“今早起来瞧见风骤雨疏,春天又有些冷,容易犯咳嗽之症,特地用川贝和蜂蜜炖了点药雪耳上来,和婉在这里正好,听说你咳嗽得厉害,川贝又是养心润肺化痰止咳的东西,多喝点只好不坏。”
皇太后立刻道:“瞧你猴儿的,既有好东西,还不快点儿呈上来。”
招呼了裕太妃和和亲王福晋一声,自个儿就先吃起来,风倾玉也递给和婉一碗。
“嗯,宫里头也经常弄这些劳什子汤,怎么偏就没你炖的味儿好呢?虽然是甜汤,却又没一点儿腻味的感觉。”皇太后一面吃着,一面问道,再瞧那几色点心,极是精致,竟做成了各种花样儿,还用清晨的梨花在盘子里点缀着。
风倾玉却安慰着和婉,听她谈吐,倒也是个聪敏女子,心中暗暗多了几分拉拢的意思。
弘昼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偏又给乾隆带进宫里做了养女,平日里只能叫他五叔,纵然疼入了心坎儿里,面儿上却一点都不能露出来,自己对了和婉好,弘昼自然会记在心里。
“启禀太后,兰公主在外头呢,要来见见和婉公主。”一名太监在门外通报道。
皇太后闻言莞尔,忙叫宣她进来,又对风倾玉笑道:“又是一个闻香就来的馋猫儿,难道景娴你没给兰儿留的?”
说笑间,兰馨已经大大方方地走了进来,身上穿着大红琵琶襟罩着的旗装,梳着小两把儿头,只斜斜地插着两根红宝石点缀的金簪,越发显得精神抖擞,相貌极甜,只是手里抱着一个风倾玉缝制的唐老鸭玩偶。
行完礼,皇太后瞅着她手里的玩偶一笑,道:“兰儿拿着这么古怪的鸭子做什么?”
兰儿甜甜一笑,脆声道:“孙女儿听说和婉姐姐进宫了,这会子下雨也不去坤宁宫,所以孙女儿把皇额娘给孙女儿做的玩偶送给和婉姐姐一个,好让和婉姐姐开开心解解闷。”说着递给和婉,笑眯眯地道:“和婉姐姐,给你。”
“你这孩子却是心好,也不枉你们的姐妹情分。”皇太后笑着感慨道。
和亲王福晋忙凑趣笑道:“还不是太后□得好?一个皇后娘娘已经孝顺得把我们都比下去了,如今又有一个极善良的孙女儿,真真是太后的福气呢!”
“这是什么玩偶?真可爱!”和婉眼睛放光,抱在怀里爱不释手。
风倾玉笑道:“这是唐老鸭,你若喜欢,我那里还有好些,回头打发人再给你送几个去。”见她眉头舒展,愁色略减,沉吟片刻,又侧头对皇太后道:“儿媳瞧着和婉的身子竟不大好呢,如今也住在京城里了,皇额娘准了她住在宫里一段日子叫儿媳好好调养一番可使得?”
人情
唇边敛起些许笑意,皇太后皱眉道:“你怎么看和婉?”
出阁的公主长期住在宫里,这叫外面怎么说啊?
“儿媳哪里有什么看法,不过儿媳那里饮食上好些,正适合和婉调养罢了。”许多事情风倾玉自然也不能说明,只能说是和婉不习惯草原上的饮食方才如此,又侧头看着和亲王福晋笑道:“叫和婉住在宫里,过些日子,给你一个白嫩嫩又健康的和婉。”
和亲王福晋忙笑道:“皇后娘娘的本事,咱们是深知的,单是瞧着三阿哥也知道了。只是和婉公主到底是出了阁的公主,哪里有长时间住在宫里的道理?”
她也想立刻就答应啊!
可是,皇太后和皇上,都是最要面子的人,能答应吗?
心底不禁深深叹气,想起自己好不容易就这么一个女儿,偏偏不能亲近。
远嫁蒙古,饮食上不习惯,还风吹日晒的,看着,她这个做额娘的能不心疼吗?
不过和亲王福晋说得也是,毕竟现在玉碟上和婉已经不是和亲王府的郡主了,而是乾隆的公主,风倾玉蹙眉看着和婉,又看向皇太后,也有些郁闷。
看来不大好办啊!
皇太后叹息道:“正是这么说,虽然和婉在京城,可也没有长留着的道理。”
“这倒是不用,儿媳虽不懂事,也没有把出了阁的女儿长留在身边的,只是让她暂且在宫里小住一段日子,一则好些年没见,也好聚一聚,二则就是趁着这些日子叫太医好好地和婉诊治,身子养好了,才能有孩子不是?”风倾玉最后一句直击老人的心事。
不就是看重血脉吗?用血脉来说,还怕她们不答应?
远嫁蒙古不就是联姻政策?没有血脉的公主,还能有什么联姻的好处?
而公主子嗣不多身体不好的原因却都是陪嫁嬷嬷把持公主府,公主没法宣召额驸所致。
其实皇太后根本不是心疼和婉什么的,只是心疼皇家的那个面子罢了,但是一旦事关国家利益,这个面子倒也可以稍稍去掉一些。
和婉却红了脸,低头搓弄着软软的唐老鸭不说话,连带兰馨的脸儿也红得像番茄。
皇太后闻言,和裕太妃对视一眼,心中均有了计较。
裕太妃起身笑道:“皇后娘娘说的对呢,和婉出阁都六年了,还没一儿半女。”自己是和婉的亲祖母,当然比皇太后更加心疼孙女。
“你说的是,到底是子嗣重要,和婉出嫁已经六年了还没孩子呢。”皇太后思索片刻,似是下定了决心,道:“既然你这么说了,和婉今日也不用出宫了,索性就去你皇额娘那里和兰馨住些日子,姐妹俩也好说话,养好了身子要紧。”
和婉红着脸答应了,心里却是酸楚无限。
纵然是养好了身子那又怎样?府里的陪嫁嬷嬷那么厉害,自己一个人如何生孩子?
如此商议定了,皇太后叫和亲王福晋陪着和婉到坤宁宫,回头再将和婉的行李东西送进宫来,风倾玉招呼和亲王福晋坐下,便对兰馨道:“兰儿,带你和婉姐姐去你院子里玩,多选几个玩偶,晚膳皇额娘亲自做给你们吃。”
“额娘,你要做好多好多好吃的才行。”兰馨扮个鬼脸,扶着和婉去她住的偏殿。
“看你馋得猫儿似的!”风倾玉莞尔一笑,她最喜欢儿女快快乐乐的,其实人生在世,求的也不一定非是什么爱情,亲情可比爱情更为重要,现在这个身体,也就只有儿女能让她快乐了,不过她可不是圣母,只有瞧顺眼了,才肯伸出那双上帝之手。
可怜的不受上天眷顾的娃子们,我来拯救你们了!
“这还不是皇后娘娘的手艺好,别说太后和皇上以及公主阿哥们有口福,就连我们家王爷都天天念叨着,非要让我也跟娘娘学学怎么做呢!”和亲王福晋笑容亲密了许多,本来和那拉皇后关系虽然不是最好,却又比孝贤皇后好些,可能是因为她也是性格爽利直率之人吧,从前在孝贤皇后还是宝亲王福晋的时候就不怎么亲近,总觉得孝贤皇后太过矫情虚伪。
风倾玉谦逊了几句,笑道:“我也不过就是闲着没事,做点子东西大家尝尝罢了。”
既然有心拉拢弘昼,自然也会对和亲王福晋更好些,妯娌之间交流起来比直接面对弘昼更加方便,这对夫妻可也算得上是当世夫妻的楷模了,弘昼一共八子一女儿,虽然活下来的没有几个,但是其中却只有两个儿子是侧福晋所出,可见夫妻恩爱到了何种程度。
这妯娌两个都有心,说起家长里短来,愈加融洽。
讨论了一会子和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