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离桑略略松了口气:“地牢在什么地方?”
    “就在后院东北角的马厩下面。”
    楚离桑谢过了医师,又问明了他被关的地方,承诺一定会把他也营救出去,然后便把他送走了。绿袖忧心忡忡道:“娘子,就算知道了她们被关的地方,咱们也出不去啊!”
    “一定会有办法的。”楚离桑眉头紧锁。
    夜色深沉,群山环抱中的九成宫闪烁着点点灯火。
    约莫二更时分,一个黑影从大宝殿方向往玄武门匆匆走来,一路躲避了好几拨玄甲卫的巡逻队,最后来到距玄武门不远的一棵树下。他警惕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然后从怀里掏出了什么东西,藏进了树dòng,紧接着便探头朝玄武门张望。
    玄武门城楼灯火通明,岗哨林立。
    左武候中郎将韦挺正在城楼下巡视,对站岗的士兵说着什么。
    树下的黑影捡起一颗石子扔了出去,旋即转身,迅速没入了黑暗中。城楼那边的士兵听见动静,喊了一声“什么人”,正要过来,韦挺拦住:“站你们的岗,我过去看看。”
    随后,韦挺慢慢走到树下,四顾无人,弯腰从树dòng里掏出了那个东西。
    这是一张小纸条。借着远处城楼的光亮,韦挺展开看了一眼,随即把纸条塞进嘴里,一口咽了下去,然后又若无其事地走回了城楼。
    大约半个时辰后,碧城山的山dòng里,仍然在讨论应变计划的王弘义、萧君默等人终于接到了“乌鸦”的最新情报。传讯的手下称:李世民最后还是决定下榻大宝?殿。
    众人不禁哑然失笑。
    韦老六大怒:“闹了半天又回大宝殿了,这个李世民是耍咱们呢?!”
    “李世民生性谨慎,不到临睡前一刻,他当然不会透露具体的下榻处。”萧君默苦笑了一下,“他这么gān倒是耍不着咱们,只是苦了那些安排起居的官员。”
    “老大,马上就三更了,咱们动手吧!”华灵儿摩拳擦掌。
    萧君默看向王弘义。
    王弘义环视众人一眼,沉声道:“照原计划,行动!”
    随后,众人离开山dòng,兵分两路:王弘义、萧君默、华灵儿带领三十余名jīnggān手下,往外郭城北门方向疾行;韦老六和郗岩则率余下的六七十个手下往北马坊河而去。
    九成宫中敲响三更梆子的时候,王弘义这一路准时来到了外郭城的北门外。发出暗号后,早已等候在此的韦挺及其手下立刻出现,同时带来了三十余副武候卫甲?胄。
    萧君默至此才知道,原来韦挺便是“乌鸦”。难怪那天在骊山,王弘义和韦老六能从数万名禁军的天罗地网中逃出去。
    众人换上甲冑,随即跟着韦挺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北门。
    一炷香后,他们便从玄武门城楼进入了宫城。
    一路走来非常顺利,因为两个城门之间都是武候卫的防区,而在此时的九成宫,除了李恪之外,韦挺便是武候卫的最高长官了。
    不过,从进入玄武门的这一刻起,便是玄甲卫的防区,他们必须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往大宝殿方向走了十丈远,他们碰上了第一支玄甲卫的巡逻队。
    “来者何人?”对方沉声一喝。
    “武候卫中郎将韦挺。”韦挺自报家门。
    “口令?”
    “云氏龙官。”韦挺镇定自若,“回令!”
    “guī图凤纪。”对方回应。
    萧君默知道,这两句口令均出自《九成宫醴泉铭》,该铭文由魏徵奉旨撰文,欧阳询奉旨书写,就勒碑于天台山顶的丹霄殿旁。
    两队人马渐渐走近,相距一丈开外站定。
    “韦将军,此刻已过三更,您带着这么多人是要去哪儿?”为首甲士一脸警?惕。
    “奉吴王殿下之命,加qiáng宫里的巡逻守备。”韦挺十分沉着。
    李恪现在是两卫的共同长官,他临时调派武候卫进入玄甲卫防区,似乎并无不妥。对方甲士想了想,便拱拱手,带着队伍离开了。
    韦挺暗暗松了口气。
    萧君默从后面走上来,拍了拍他的肩:“韦将军沉着冷静,在下佩服!”
    随后,众人继续朝大宝殿前进,路上又遭遇了两拨巡逻队,不过韦挺都用相同办法蒙混了过去。直到距离大宝殿六七丈的地方,他们才真正碰上了硬茬。
    此处防卫极为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领队是玄甲卫的一名中郎将。
    “此人姓段名立,在玄甲卫多年,做事一向谨严刻板,不讲情面。”萧君默站在队伍中,低声对身边的王弘义道。
    “通知弟兄们,准备动手。”王弘义目光灼灼,紧盯着眼前的这座宫殿。
    果如萧君默所言,听了韦挺的说辞后,段立便冷冷一笑,道:“韦将军,你的防区在玄武门,吴王殿下若要派人给你传令,必会通过我的防区,怎么你接到了命令,我反而毫不知情呢?”
    “在下接到的命令便是如此。”韦挺微微一笑,“段将军现在知情也不算?晚。”
    段立的手按上了腰间的刀柄:“空口无凭,请出示殿下手令。”
    “很抱歉,我接到的就是口头命令。”